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 创新改革双驱动,激发人才新动能
来源: | 作者:小宏 | 发布时间: 2022-07-28 | 39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和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实施管理变革和数字化双轮驱动,进一步激活队伍潜力,激发人才动能。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和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实施管理变革和数字化双轮驱动,进一步激活队伍潜力,激发人才动能。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岗位、职称能上能下

为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状况,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打破事业编和非事业编身份界限,实施全员岗位管理,中层干部以公开竞聘和目标制竞聘方式选拔破除任命制,对连续两年考核倒数后3位的中层正职,给予免职或降职处理。同时,以三年为一周期,按5%的比例对副高以上职称实行末端淘汰制度,“淘汰”者一律降级聘用。2020年,该院15名高级职称人员(含5名事业编人员)因“科研分”排名靠后被降级聘用;2021年,该院4名中层正职被降级或免职。

(二)创新绩效分配模式

建立优先保障公益履职又激发职工干劲的新绩效分配模式,其做法有二:一是打破传统固化的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将院职工的全部工资性收入总量纳入总盘子,根据职工工作数量和质量,实行差别化的绩效考核。二是参照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规定,每年控制全院的绩效总盘子,且对院领导班子成员收入进行限制,将每年新增的70%的结余收益用于科技研发、设备采购等提升公益履职上,避免公权利益个人化。

(三)用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

从2017年开始,该院出台了入职博士3年放养期的规定,鼓励博士潜心科研。在这样的机制下,浙江特科院改革7年来,共获各类技术奖16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球罐爬壁打磨机器人等技术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并建成可开展零下196℃深冷、1400℃高温、介质强腐蚀等极端环境下的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 

(四)“行业-院校-企业”闭环式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新型事业单位”改革活力,通过“行校合作”,颠覆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型人才,形成“行业-院校-企业”闭环式高质量发展,对全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打造数据标准,夯实人力资源工作基础

数据标准是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基石。省特科院在人才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标准,成功搭建起符合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发展的机构、岗位、职级体系,健全了以人员基本信息为主体,以工作经历、学历、学位、合同、薪酬、保险、奖惩等数十个子集为补充的标准化人力信息集合。通过数据标准化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加强统筹管控,提高人力资源统计和分析的效率,为人力资源分析提供精准的数据来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数据标准化建设也为下一步实现全院数字化的互联互通打下坚实了的基础。

 (二)引入数字化招聘,助力优秀特检人才引进

人才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紧盯人才高地谋篇布局,人才储备和装备水平居全国同类机构前列。全院现有人员518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3人、副高级工程师156人、检验师178人、博士后4人、博士14人、硕士150人,院硕士和高工以上人才比例占院员工的60.34%,基本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技术团队。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规范招聘工作流程。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开发了统一的人才招聘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整合全院的岗位资源,提升应聘者服务体验,进一步发挥了品牌效益。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增加用户粘性,形成动态的人才库,在招聘过程中不断积累优质候选人,根据全院发展需要快速获取和匹配人才资源。

(三)建立人才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辅助分析决策

为进一步强化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全局把控,准确地掌握的人才结构和变化调整情况。数字平台对各种人才状况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做了分析,同时搭建起预警机制,对人力资源业务的风险进一步把控。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从夯实数字人力管理平台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两方面入手,成功搭建起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数据和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和业务的集成协同化,建立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优势,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有效地服务于单位事业发展,适应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部分内容引自新华社《改革丨这一事业单位改革为何让员工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