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及深化提升行动的推进,央企、地方国企及子企业的经理层成员“契约”签订率已达近乎100%,任期制契约化改革的覆盖面堪称广泛。然而,改革已驶入“深水区”,正经历转型的必然“阵痛”——签约的广度并未自然转化为执行的深度。
契约之“困”:签约达标之后,执行如何跟进?
签约全覆盖之后,执行力去哪了?大量耗费精力签订的绩效合约和责任书因缺乏持续追踪机制、实时预警能力和结果反馈闭环,在实际执行中逐渐“沉睡”,既无法动态约束行为,也难驱动目标达成。这种从“签下去”到“做出来”的关键断层,本质是执行力体系的缺失——进度看不清、偏差难干预、结果无关联,最终导致契约价值被稀释。
如何打破形式主义的魔咒,让这些“沉睡契约”真正苏醒,蜕变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引擎”?这是横亘在国企央企面前的核心挑战。
激活契约沉睡:数字追踪锚定执行闭环
任期制契约化改革的灵魂,在于打破“铁交椅”和“终身制”,构建市场化的契约管理机制,通过刚性约束与激励导向,打通国企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通道。其中,以岗定责,签订岗位聘任协议与经营业绩责任书,是搭建人才管理新框架的基石。而考核,正是支撑这框架的“脊梁”,它强有力地链接着目标设定与最终评价。
经营业绩考核的核心使命,就是将企业目标转换成经理层成员肩上清晰、具体的考核指标,使其对准任期内的奋斗靶心,推动改革从理念跃入实践、从表面沉入内核、从纸面走向现实的关键一跃。而数字化工具,正为这一跃提供坚实的跳板,助力考核真正落地、价值充分释放。
1.目标精准化:从战略拆解到岗位对齐
考核始于目标。企业战略若不能精准“拆解”到每位经理层成员,行动与目标必然“脱轨”。数字化工具如同强大的“战略解码器”:它通过灵活的目标分解,构建起标准化、精确化、规范化、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让企业战略目标层层穿透,直达执行末梢。更关键的是,它能依据岗位职责“量体裁衣”,打造“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个性化指标组合。
2.契约电子化:全流程签约管理更高效
数字化工具带来“契约行动纲领”:自动生成符合岗位的业绩责任书,智能推送待办提醒。经理层成员通过手机/电脑,即可完成确认与电子签名。专员、领导实时掌控签约进度,一键催办。这不仅极速提升签署效率,更实现了契约起草、修改、签约、存档的全流程、无断点、可追溯管控,构建起可信的电子契约链,极大的增强了管理的合规性。
3.过程透明化:让考核进展看得见、控得住
只重结果的考核,是过程的“黑洞”,必然导致“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发生。数字化工具是“指南针”:它能实时采集、动态传输指标数据,打破部门墙、层级壁。目标进度不再是谜团,高管可随时查看自己的目标完成进度,管理者能即时掌握全局动态,发现问题秒响应,指导纠偏有的放矢。促进整个考核过程透明化、规范化,确保任期制契约化改革在公平公正的考核环境下顺利开展。
4.考核高效化:一链到底实现考核高效闭环管理
集团企业分子公司星罗棋布?传统考核依赖海量线下沟通确认?效率低下,及时性差,效果打折?
数字化工具重塑考核流程:从指标设定、目标编辑审核、契约签订、考核评价、数据提交,到结果核算反馈、薪酬核算兑现...全链路线上打通! 领导在线审核目标并电子签约(自动加盖时间戳);绩效专员线上监控签约、一键下载归档...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步步留痕,考核周期大幅压缩,效率显著跃升,考核落地。
5.结果联动化:自动衔接激励、续聘与退出机制
合理的考核需要刚性的奖惩“护航”。线下考核易受因素干扰,结果失真;薪酬兑现难以严格挂钩,激励失效。
数字化工具赋予契约“硬核力量”:无缝链接考核结果与岗位续聘、薪酬兑现及退出机制。电子契约与结果联动,到期自动触发续聘或解聘流程;考核结果直通薪酬方案,确认即触发精准兑现;明确退出红线,设置阈值智能预警,推动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制度铁腕落地。结果联动化,让经理层对回报形成稳定预期
此外,数字化工具更是决策的“智慧大脑”,通过数据驾驶舱(如领导桌面)实时呈现关键信息(如核心岗位动态),显著提升任期制改革的决策水平和治理效能。
小结
作为在“深水区”中激活任期制契约化改革活力的关键利器,数字化工具,正日益成为支撑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考核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的中枢神经。
唯有深刻洞察绩效考核与契约化改革的内在联系,充分驾驭数字化利器的强大势能,精准化解考核落地中的痛点堵点,才能将国企央企任期制契约化改革,从精美的“纸面蓝图”,锻造成驱动组织蓬勃发展的硬核驱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助力企业勇毅前行!
邮 箱:zzhao@ehrel.com
胪
胪
杭州总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华中南路690号6楼
邮 箱:gebo@ehr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