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第二课 | 数字化时代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搭建的方法和思路
来源: | 作者:小宏 | 发布时间: 2023-04-21 | 20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宏服数字化咨询联合浙江省国有企业HR联盟于开年初推出【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营】系列课程。

- 前言 -

为加快服务中国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宏服数字化咨询联合浙江省国有企业HR联盟于开年初推出【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营】系列课程,涵盖数字化背景、数字化认知、数字化规划、数字化保障、数字化落地、未来趋势展望等数字化时代HR必须具备的管理思维和实战能力,助力HR实现全面提升。

03月16日,训练营第二讲【数字化时代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搭建的方法和思路】正式推出,本文根据直播分享内容梳理而成。

- 正文 -

关于“一体化人才管理”的讨论与探索一直是人力资源从业者近年来所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期课程我们将以【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搭建的方法和思路】为交流主题,依次从背景和要求、原则和要素和场景化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深度分享企业在搭建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中的方法与经验。

一、一体化人才管理背景

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与人才偏好不断变更的人才市场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已逐渐发生转变。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伴随人才强国战略在近年来的深入贯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也已在二十大上被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中。而企业多样化人才需求与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紧缺匮乏相互并行的人才市场特征,进一步影响着企业先人后事、先战略后人才的战略转型布局转变。

二、一体化人才管理的原则和要素

在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探索中,中国企业愈加重视管控创新、释放人才效能的一体化人才管理战略。而在具体战略施行前,企业需进一步厘清一体化人才管理的原则和要素,完成对现行环境的综合衡量从而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企业策略。图片

1、中国企业人才战略十二大典型问题

基于企业推动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历程,课程分析归纳了中国企业在人才管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下所呈现的典型问题。

  • 人才渠道来源问题:未建立人才蓄水池或内外部交流机制,人才单靠外部引进

  • 减员增效问题:一味认为减少人数可以带来人效的增加,忽略人的质量问题

  • 人浮于事问题:组织结构或人才能力不足以支撑业务能力,结构性过剩

  • 德不配位问题:关键人才与企业价值观脱节,重能轻德,无法胜任

  • 空降兵阵亡率高问题:能引进优秀人才,却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 文化稀释问题:大量新员工进入企业,造成战略末端失效

  • 激励创新问题:单纯依靠薪酬激励,忽略多元化激励创新

  • 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梯队建设缺乏前瞻性,或“选无所用”,造成资源浪费

  • 薪酬的公平与平衡问题:极致追求薪酬内外部公平,忽略了财务能力与平衡性

  • 短期绩效与长期发展问题:只注重人才的短期性产出,不注重长期人才的发展

  • 知识与经验的流失问题:企业走在“重复发明”的路上,经验成本过高,无法形成资产从而高效复用

  • 人才评价问题:缺乏有效人才评价工具,管理团队一言堂,产生劣性评价

2、人才战略的原则与模型

企业绝大多数的绩效产出是由少数精英员工贡献的,因此与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员工范畴不同,人才管理的侧重点则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人才。本期课程进一步归纳了人才战略的七大原则,并总结构建了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的七要素模型。

1.人才战略的七大原则

  • 加速战略岗位的人才赋能: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原则,将顶级人才配置到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岗位上,可以产生卓越的绩效结果

  • 定义战略性岗位的能力模型:识别出战略A类岗位群

  • 从组织能力推导战略岗位:实现战略性岗位能力模型和组织能力之间的逻辑连接

  • 为战略性岗位选聘领军人才:为战略性岗位群配置领军人才

  • 人才盘点持续优化人才配置:如利用九宫格模型实现对人才能力的持续优化

  • 评价战略岗位的绩效:围绕战略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模型要求,修订绩效考核指标

  • 倾斜激励给火车头加满油:如给予A类激励

注:由凯洛格于2010年在其企业大学白皮书4.0《培训体系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演进而来

2.人才战略的七要素模型

从原则确立到模型设计,人才战略的出发点仍是未来战略与当下基础。旨在帮助企业打造高经营绩效、高组织活力和高人才储备的卓越组织。



注:由凯洛格于2010年在其企业大学白皮书4.0《培训体系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演进而来

3、一体化人才管理的场景化设计

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开拓发展与人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不断更迭,使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业务场景设计具备了较高的可行性。通过拉通“人才吸引与招聘、全面绩效管理、人才盘点与发展、全职业生涯学习、组织效能和员工敬业度、共享服务与员工体验”共六大场景,实现其与人才画像的深度连接与融合,从而拉通一体化人才管理场景化方案的各链路设计。



1.人才吸引与招聘

【人才吸引】结合数字工具和社交媒体传播雇主品牌,从单一媒体到全网覆盖,公域私域整合花式引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重点打造候选人优质体验,从而提升候选人吸引比例,为人才工作持续赋能。



【一体化招聘】结合业务实际和核心需求打造灵活、智能的数字化招聘方式,实现从人才吸引到最终实现录用等招聘业务场景的全链路全覆盖,满足多方角色的协同和沟通,提升招聘效率和体验。

2.全面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全面数字化】相较于领军人才的匮乏,我国企业更为深入的痛点问题是的人才管理体系的严重匮乏。而绩效管理作为人才管理体系的活力曲线,数字化模式的赋能加持对PDCA环节流程、乃至全面绩效管理模式皆有着效率、体验等不同层面上的显著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对企业战略的确切承接。

【建立绩效管理的“知事”“识人”体系】从组织和员工两个层面出发,建立以业绩和目标为导向、以能力素质评价为辅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知事”“识人”的绩效管理体系,借助“知事识人、借事修人”,培育目标导向的绩效文化。

3.共享服务与员工体验

【人力共享机制设计】对共享服务与员工体验的场景化塑造关联着对企业人力共享服务机制的具体设计。而通过对组织、HR、员工的三大维度的分析与探索,从而实现员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赋能。



【员工体验塑造】良好的员工体验是企业成功搭建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的核心因素之一。员工在组织中的一切感受,由接触招聘信息开始到离职后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全部触点都应成为塑造员工体验的关键一环。

4.人才盘点与发展

【围绕高潜能人才建立人才供应链】人才再生能力不仅关联着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的成功与否,更是企业打造内部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人才盘点和培养发展,能有效地激活和发现人才,实现人才和业务之间的动态匹配,更好地支撑战略目标。



5.组织效能与员工敬业

【组织效能】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提升组织效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其中有三个关键方面与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建立组织效能衡量指标、倾听员工心声和赋能员工发展。

【员工敬业】据相关调研显示,仅有不到4%的企业不在意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反馈。企业需加大探索相关反馈渠道的应用,增加员工的发声机会,从而及时准确了解员工士气和感受。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持续影响员工敬业度的管理与提高,对企业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6.人事管理数字化

在人才管理一体化的深刻主题下,同样不能忽视基础人事管理的数字化的锻造。一方面人事管理数字化有效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编制预算、人事流程及员工信息,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落地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与员工紧密相关的信息员工基础信息、薪酬数据、绩效评价、人才标签等数据为人才招聘、绩效管理、人才盘点、学习发展等人才管理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